吹捧的三星E5材质屏幕为什么不行?

2022-06-15 1,589 0

最后说说三星 E5,为什么不行?

因为 OLED 的内部量子效率是接近100%的,自发光的特性决定了从OLED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有继续提升内部量子效率的空间了。微棱镜的确可以优化 OLED 的外部出耦效率,但很显然 —— OLED 已经实现的效率,要远比当年的 LCD 更接近「效率的上限」。所以微棱镜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就已经是增光膜的第二阶段了。这意味微棱镜不单单是未来注定拉跨,现在就已经拉跨了:E5 同功耗下的亮度提升和可视角度开的倒车划不划的来,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image.png

从技术原理本身的限制和从显示器上汲取的经验来看,目前的微棱镜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开发成本尚未拢回,趁着消费者还可能当成新鲜技术的时候,抓紧高价宰一波回回血”的状态,现在购买微棱镜产品的每一分利润,都是在为后续的 cost-down 做贡献。等前期的开发成本拢回之后…就等着三星开卖光光降低可视角度的「先进技术微棱镜」吧,到时候还有着先前 E4 级别可视角度的三星面板,可就要摇身一变,成为「Microlens-less OLED」,仅供售价拉满的顶级旗舰了。

image.png

下面科普科普为什么这样说三星 E5,为什么不行

「微棱镜」是什么?

相比「微棱镜」这个词,Microlens Array 的直译:微型透镜阵列更能反映「微棱镜」的技术原理。在 OLED 每一个子像素的 EL 上通过光刻法制备微型透镜,使 EL 发出的光线直接在透镜的界面处发生折射,从而把光线更好地集中到正面。这个由数百万计的微透镜组成的阵列,就是所谓的微棱镜技术。

从结果的角度上讲,微棱镜所完成的任务更多地可以看作在光线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光路设计,尽可能地把散向屏幕侧面的光线聚集到屏幕正面。更简单地说,微棱镜技术的本质就是在靠可视角度来置换正面亮度。

image.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棱镜的发展路径,是「可预见」的。

作为半个“显示器博主”,总得发挥一点个人的优势,讲讲「人无我有」的东西。或许在手机圈里看来,微棱镜是个刚刚实装个把月的新鲜技术,但到了显示器这边… …「微棱镜」可就一点都不陌生了。事实上,微棱镜技术早期就是为 LCD 显示器的 LED 背光所设计的,但在实验阶段的早期,LCD 微棱镜的计划早早流产了。因为对于 LCD 而言,有着原理和性能都近似,但成本远低于微棱镜的方案——增光膜 BEF。只需要一片成本低廉的树脂膜,液晶显示器就能得到翻倍的亮度提升。在当时,LED 背光的内部量子效率就很低,大量的光线在背光模组的内部做无效的散射。在没有 BEF 的时期,背光的能量只有约 50% 可被侦测,几乎完全符合随机偏振光的效率,而在有了增亮膜之后,大量作无效散射的光线在光路的修正下发挥了作用。这让液晶显示器初期的 BEF 在亮度成倍增长的情况下,不仅不用牺牲可视角度,甚至还能反过来…增强可视角度。

但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上升的,在液晶显示器的内部量子效率提升步入瓶颈期之后,第二个阶段的增光膜也跳出了舒适圈,面临着和现在微棱镜一样的选择题:「可视角度」和「亮度」,只能二选一。但聪明的资本早就找到了答案:可视角度和亮度……当然是选择「全都不要」。在保持亮度不反过来往下掉的情况下,只需要用一代更比一代差的可视角度就能换来走量产品更低的生产成本。而高端产品会降低对增光膜的依赖,靠着高成本的背光和高功耗来把亮度硬冲上去,从而置换回我们被成本置换走的可视角度。这是成熟商业公司做出的选择,也是大众消费者不乐意看到,又没法反抗的局面。所以我认为,微棱镜的发展路径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OLED 手机大概率还是要走上液晶显示器的老路。

相关文章

华硕BE86U路由器开箱评测上手
适合看漫画的平板电脑配测
大号手环的终极形态?RedmiWatch4使用测评
小米11系列烧wifi补贴回收成功经验贴
评测:适合夜晚看手机的标准-黑色等级
台球小白DIY一张练习台球桌

发布评论